一味比人参还好的补药, 升阳气、补脾胃、益肺气, 缓解腹泻与便秘

从中医角度而言,气机的正常运行,往往是我们身体康健的重要表现,在临床上,有很多病症的出现都跟气机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,人体内的五脏六腑几乎都含有气机,而当气机存在不足时,便会增加疾病发生的几率。但在中医体系中,也有不少中药都具有很好地补气功效,比如我们所熟知的人参,它作为医家补气的常用药,就能发挥大补元气的作用,此外,与人参具有同样疗效的党参以及我们在日常饮食中经常摄入的山药,均具有补脾益气之效。而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这味药材,更是气虚之人的“福音”,它不仅能补充气机,并且还能补充全身的气机,这味中药药性平和,不会出现补之太过的现象,它便是黄芪。

明代名医李时珍曾说过:“黄耆色黄、为补药之长”,而黄芪素来就被人们称为“补气之长”,具有很强的补气能力。黄芪最早的入药记载是在《神农本草经》中,这味中药,味甘性温,主要归入脾经和肺经,除了具有补气作用外,还具有升阳举陷、益卫固表、利尿消肿等能力,在临床上的使用非常广泛,那么,这味妙药在日常生活中究竟应该如何运用呢?

如果大家在平日里会经常感觉乏累,完全提不起来精神,那么这就很有可能是自身气机不足的表现,而黄芪作为“补气之长”,能够很好地补充气机,因此,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就可以依靠黄芪来帮助自身缓解诸多不适。

此外,舌头有明显齿痕的人,也可以通过黄芪来加以改善。要知道,人体之所以会出现舌头有齿痕的现象,往往与气机密切相关,当身体出现气虚问题时,体内就很容易滞留一些没有及时排出的湿气,久而久之,这些湿气便会聚集在口腔、舌体,在经过两边牙齿的挤压后,就会形成齿痕。而黄芪具有一定的利尿消肿作用,此作用之所以得以发挥,根源其实就在于能补充脾气,因此,使用黄芪也能缓解此病症。

中医认为,脾胃是气血化生之源,如果自身脾气不足,那么脾主运化的职能便会受到影响,由此就会导致水湿泛滥,而黄芪甘温,善入脾胃,是补中益气的要药,属于标本兼施,治疗气虚水肿的常用中药,当然,一般情况下,医家也会常将黄芪与白术、茯苓等利水消肿的中药同用。

不仅如此,对于平日里不爱讲话或是讲话时声音低微的人来说,也可以将黄芪泡水喝,来加以缓解,中医认为,这类病症属于肺气虚证,是由肺气不足,肺气宣发肃降异常所致,而黄芪入肺经,不仅具有补气的能力,还能提气,非常适合肺气虚弱、咳嗽日久、气短神疲的患者使用,可以将黄芪和杏仁、款冬花等祛痰止咳平喘的中药配伍,以帮助改善病症。

中医认为,黄芪在二便的排泄方面,也能发挥一定作用,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受到腹泻的困扰,那么就可以通过服用黄芪来加以缓解,因为气机运行具有固摄的作用,除了能将津液固摄外,我们摄入身体的食物,也同样需要气机的固摄,然后才能慢慢被消化,而若是气机存在不足,那么就会导致固摄异常,进而出现腹泻。

既然黄芪能用于缓解腹泻,那么针对便秘病症,黄芪同样也能发挥一定疗效,因为便秘的诱因有很多,可能是津液不足,难以推动粪便的排出,这多与上火有关;但也有一种便秘叫做气秘,多由气虚、气血不足所致,这种便秘的主要特点是能排出粪便,但过程比较费力,此外,排出的粪便多为细条状,那么用黄芪改善自然也能起到一定效果。

黄芪这味奇妙的中药,比人参的补性还好,升阳气、补脾胃、益肺气,缓解腹泻与便秘,十分奇妙。当然,黄芪的作用还远不止于此,它还具有托毒生肌、降血糖等作用,总之,它就是一味在临床使用范围上非常广泛的一味中药,其“神奇”之处,值得大家多去钻研、了解。

分享